微生物穿透试验仪是评估医用防护材料(如手术衣、防护服、口罩)阻菌性能的关键设备,其操作规范性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。以下从试验前准备、操作流程、结果判定、维护要点四方面详述使用细节:
一、试验前准备
1. 设备状态确认:开机预热30分钟,检查气路密封性(关闭所有阀门后压力表无下降)、培养皿旋转平台运转平稳度;验证紫外灭菌灯有效性(照射强度≥80μW/cm²)。
2. 样品制备:按标准要求裁取试样(如YY/T 0569规定直径50mm±5mm),非织造布需避免层间剥离;阳性对照采用同材质未处理样品,阴性对照为无菌滤膜。
3. 菌悬液配制:选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6538作为模式菌株,经37℃培养24小时后用生理盐水稀释至OD值0.5麦氏比浊度(约1×10⁸ CFU/mL),现配现用。
二、核心操作流程
1. 定量加载菌液:将0.5mL菌悬液均匀滴加至试样中心区域,覆盖面积不超过试样表面积的10%;同步设置空白对照(不加菌液的培养基)。
2. 压力参数设置:根据产品标准选择试验压力(如防护服要求1kPa±0.1kPa),通过精密调压阀控制气流速度,确保压力波动范围≤±5%。
3. 动态暴露过程:启动气源使菌液雾化穿透试样,持续作用时间严格遵循标准(通常为5min±10s),期间保持培养皿匀速旋转(转速设定为6rpm±0.5rpm)。
4. 收集与培养:暴露结束后立即将试样背面的培养皿更换至新无菌培养皿,转移至37℃恒温培养箱倒置培养48h±2h,观察菌落生长情况。
三、关键控制要点
污染防控:操作全程在生物安全柜内完成,佩戴无菌手套;每组试验后更换高效过滤器,防止交叉污染。
压力稳定性:采用数字式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,若压力偏离设定值超过10%,需终止试验并重新装样。
平行试验要求:每个样品至少进行3次独立重复试验,计算平均穿透率,单次结果与均值偏差超过15%时需增加重复次数。
四、结果判定与记录
1. 定性判断:培养后若培养基出现典型菌落(金黄色葡萄球菌呈圆形凸起、表面光滑),则判定为穿透阳性;无可见菌落为阴性。
2. 定量分析:对阳性结果进行菌落计数,计算单位面积穿透菌数(CFU/cm²),并与标准限值对比(如EN 13795要求≤20 CFU/cm²)。
3. 数据追溯:完整记录试验日期、操作人员、设备编号、压力曲线截图、菌落照片等信息,建立电子档案备查。
五、日常维护要点
气路维护:每周检查硅胶管老化程度,每月校准压力传感器;
灭菌管理:每次试验前后用75%乙醇擦拭气路接口,季度性更换高效过滤器;
性能验证:每年进行设备校验,重点核查压力控制精度(误差≤±3%)和气流均匀性(CV值<5%)。